癢起來真要命,探索蕁麻疹:症狀、治療和預防 

2023-12-27

這裡傑登將帶大家深入探討蕁麻疹,這一種常見而且令人不快的皮膚病,無論你是初次接觸蕁麻疹,還是已經與之共存多時,我們都希望這篇文章能為你提供有價值的資訊,讓你更了解這個疾病,以及如何面對它。



什麼是蕁麻疹(Urticaria)?


蕁麻疹屬於非傳染性皮膚病,是不會傳染的,碰到特定刺激物才會發作(而且每個人發作的原因都不相同),所以就算在蕁麻疹發作期間,也不用刻意避免和其他人接觸。
 

蕁麻疹是一種皮膚反應的過敏性疾病,主要特徵包括皮膚紅腫、癢癢的疹子,在發作時,皮膚呈現一些獨特的症狀,這種表現通常包括:

  1. 紅色隆起的斑塊: 病灶呈現略帶紅色,摸起來可能感到腫脹。這些斑塊在皮膚上顯著凸起。

  2. 搔癢感: 發作的區域可能伴隨著強烈的癢感,這可能導致患者不斷地想要搔抓,而且越抓越大片

  3. 病灶型狀大小的不規則: 蕁麻疹的病灶可能呈現不同大小,從小至2~5mm到大於30cm都有可能。

  4. 快速變化: 個別的蕁麻疹斑塊在24小時內可能自行消失,這種迅速變化的特點是蕁麻疹的一個顯著特徵。

  5. 發作結束後的外觀: 隨著病灶的消失,皮膚的外觀可能恢復到正常的膚色,或者呈現淡淡的暗紅色。

  6. 可出現在任何身體部位: 蕁麻疹可以在身體的任何部位發生,但通常在軀幹上的機率較高。

由於蕁麻疹的這種風一般來去無蹤的特性,它又被稱為「風疹」


當我們對蕁麻疹的病灶施加壓力時,我們可以觀察到它的顏色會逐漸消退,移除壓力後會再出現紅色斑塊,這表明,蕁麻疹的病理變化主要是由皮下表淺部的血管擴張和水腫所引起的。


但有時,這種過敏反應可能發生在更深層的真皮和皮下組織,這將導致血管性水腫的形成。這種情況可能在眼睛周圍或嘴唇腫脹(俗稱金魚眼或香腸嘴)等部位發生,甚至可能發生在喉部周圍,嚴重時可能影響到呼吸,而對於任何可能涉及呼吸系統的症狀,應該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延伸閱讀 哇喔!皮膚怎麼突然腫起來了?  血管性水腫 vs 蜂窩性組織炎


而蕁麻疹可以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分別有其獨特的特點。



急性 vs. 慢性蕁麻疹

急性蕁麻疹

通常在短時間內迅速發生,持續時間較短,可能與食物過敏、藥物反應等有關。

慢性蕁麻疹

持續時間較長且超過六週以上,可能與自體免疫反應、感染、荷爾蒙變化等因素相關。



蕁麻疹的原因

蕁麻疹的觸發因素多種多樣,包括食物過敏、藥物過敏、接觸過敏原等。此外,壓力、感染和環境因素也可能引發蕁麻疹。


急性蕁麻疹常見原因

急性蕁麻疹的可能誘發原因很多,包括食物過敏、感染、藥物、 昆蟲叮咬、接觸過敏原(例如塵螨、乳膠、花粉、貓狗毛等),以及輸注血液製品等。 

有趣的是和成人相比,造成兒童蕁麻疹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涵蓋上呼吸道感染、腸胃道感染以及泌尿道感染,都有相關文獻報導支持這些觀點。

引發急性蕁麻疹的潛在病原體包括多種病毒(如腺病毒、腸病毒、輪狀病毒、EB病毒、巨細胞病毒等)、細菌(如A型鏈球菌、黴漿菌等),甚至可能是寄生蟲等。 

延伸閱讀  會走路的肺炎? 肺炎黴漿菌


食物過敏也是引起急性蕁麻疹的原因之一,但在兒童中,其在所有急性蕁麻疹原因中的比例相當少(低於7%),食物過敏導致的蕁麻疹具有以下特點:

多種引發方式: 蕁麻疹可能是由於皮膚接觸、吸入或攝入過敏食物而引起的。

快速發作: 通常,症狀在接觸後不久就會發生,往往在兩小時內出現

對於食物過敏引起的蕁麻疹,可以透過皮膚針刺試驗或者血液檢測過敏原的方式,結合患者的病史,來判斷最有可能造成過敏的食物是哪些。


慢性蕁麻疹常見原因

慢性蕁麻疹就比較少見但也複雜了許多,常見的原因包括感染、自體免疫疾病、血管炎、甲狀腺疾病、腫瘤甚至是生活壓力都可能誘發慢性蕁麻疹。

另外還有物理因素引起的蕁麻疹

冷誘發型蕁麻疹: 皮膚接觸到低溫時發生,例如接觸冰塊、冷水等。

膽鹼型蕁麻疹: 與運動、洗熱水澡、焦慮症狀有關,可能在這些情況下發作。

壓力誘發型蕁麻疹: 與局部皮膚受壓迫有關,例如穿戴緊身衣物、襪子、皮帶等。

劃紋型蕁麻疹:在皮膚上用指甲或尖銳物劃過的部位,會出現形狀一致的蕁麻疹。



陽光誘發型蕁麻疹: 罕見,發生於曝曬於陽光下的局部部位,曝曬30秒內即可發生。

最後如果費盡千辛萬苦依然找不到原因的蕁麻疹,就會被歸在特發性蕁麻疹,也因為有非常多的原因可以造成慢性蕁麻疹,所以也增加了治療的困難性。



蕁麻疹的舒緩和治療

1. 抗組織胺藥物

抗組織胺藥物通常是治療蕁麻疹最常用效果也快速的藥物之一,這些藥物可以幫助減少身體對過敏原的反應,減緩症狀。常見的抗組織胺藥物包括:

H1-blocker

勝克敏液 Cetirizine: 第二代抗組織胺,有效減少癢感和紅腫。 

延伸閱讀  小兒過敏藥 - 勝克敏液

希普利敏液 Cyproheptadine: 第一代抗組織胺,可提供快速緩解,但使用時應謹慎,因可能引起嗜睡感,可以讓癢到睡不著的人使用。

延伸閱讀 鼻水過敏藥 希普利敏液

以上口服藥物很安全,如果發作時不方便就醫,而家裡正好有備用藥時,可以先行使用,另外還有一些含抗組織胺的外用藥膏可以在局部使用,但因為蕁麻疹的位置常常會換來會去,所以比較少用到。

延伸閱讀 止癢藥膏 強力施美  小兒皮癢常用 金貝比嬰兒洗劑


H2-blocker 

例如 Famotidine、Cimetidine,這類藥物平常主要用在胃酸過多的治療,在這裡是當成輔助治療和上面的H1 blocker藥物併用。


2. 類固醇

必爾生prednisolone 

在某些情況下,醫生可能會考慮短期使用類固醇藥物,這些藥物能夠快速減輕炎症和過敏症狀,但應該在醫生的監督下使用,因為長期使用可能帶來副作用,如免疫抑制和骨質疏鬆,且停藥後蕁麻疹復發機會高。

延伸閱讀  類固醇 - 必爾生口服液


3. 其他抗過敏或免疫調節藥物

對於慢性蕁麻疹,醫生可能會考慮使用其他免疫調節藥物,例如欣流singulair等。

延伸閱讀 氣喘控制藥物 - 欣流


這些藥物在一些患者中顯示出對症狀的改善,但由於其風險和效果的不確定性,通常僅在其他治療無效時才會被考慮。


除了藥物治療外,一些物理性的緩解方式也可以有助於緩解蕁麻疹引起的不適。



以下是一些建議的物理性緩解方式

冷敷

當蕁麻疹引起的皮膚紅腫和癢感過於強烈時,可以嘗試使用冷敷進行緩解。使用冰袋或冷毛巾,輕輕敷在受影響的皮膚區域,每次持續約15分鐘。冷敷有助於減輕癢感和減緩炎症,但應避免直接將冰塊直接接觸皮膚,以免引起更多問題。



營養保濕

保持皮膚的濕潤有助於減少癢感和刺激,使用天然的、無添加的潤膚劑,避免含有刺激性成分的產品。尤其在洗澡後,應該盡快使用潤膚劑,以鎖住水分。


舒緩浸浴

在浴缸中加入一些舒緩皮膚的成分,如蘆薈膠或燕麥等,可以在浸浴中提供一些緩解。請確保水溫不要過熱,以免刺激皮膚,每次泡浴時間約10-15分鐘即可。


避免刺激性物質

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肥皂、洗髮水和清潔產品,選擇溫和的無香料產品,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同時,避免摩擦皮膚,穿著寬鬆、柔軟的衣物有助於減少擦傷和磨擦。


避免熱水

熱水可能會使蕁麻疹的症狀加劇,因此建議使用溫水洗澡,而不是過熱的水。同時,減少洗澡時間,以免皮膚過度乾燥。


舒壓技巧

因壓力而引發的蕁麻疹可能受到舒壓技巧的幫助。嘗試深呼吸、冥想、瑜伽或其他放鬆技巧,有助於減輕身體的壓力反應。



這些物理性的緩解方式可能對某些人有效,但效果因人而異。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應及時向醫生尋求專業建議。



而真正治療和預防蕁麻疹的原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找出誘發原因

首要的步驟是確定蕁麻疹的誘發原因。如果是由食物或藥物引起的,應該適當地避免接觸。

以下是常見誘發蕁麻疹的食物,可能就要斟酌攝取:

酒類或含酒料理:羊肉爐、麻辣鍋、麻油雞等

刺激性的食物:油炸、辛辣的食物

部分水果:芒果、荔枝、柑橘、鳳梨、奇異果等

海鮮類:蝦子、螃蟹、貝類等


急性感染引發的治療

對於由急性感染引發的蕁麻疹,應使用適當的藥物治療,以控制症狀。


壓力誘發型蕁麻疹的處理

在壓力誘發型蕁麻疹的情況下,建議穿著寬鬆的衣物,減少對皮膚的壓迫。


陽光誘發型蕁麻疹的預防

對於陽光誘發型蕁麻疹,應避免直接曝曬於陽光下,採取適當的防曬措施,但這樣可能會導致維生素D缺乏的問題,可考慮用補充品另外補充。

延伸閱讀 擁抱陽光,健康加倍!維生素D的功效、補充方法及注意事項


使用抗組織胺或過敏藥物

根據醫師的指示使用抗組織胺藥物,現代新一代的藥物效果良好,可長期使用之外並且不太容易引起嗜睡等副作用。


處理嚴重症狀

對於較嚴重的蕁麻疹或血管性水腫,尤其是涉及到呼吸困難的情況,應立即就醫。急診處理可能包括使用腎上腺素或注射類固醇,以維持呼吸道暢通。


慢性或特發性蕁麻疹的治療

對於慢性或特發性蕁麻疹,治療時間可能較長,可能需要幾個月至幾年。但在專科醫師的協助下,治癒的機會仍然很高。遵循醫師的建議,持續追蹤治療進展是關鍵。





近期發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