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開始吃?該注意什麼?奶量要調整?一篇告訴你,寶寶副食品全攻略

2024-06-28


什麼時候開始吃副食品才對四個月? 六個月🤔

正確答案是 :  都可以,但是有細節要注意喔!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新生兒應持續哺餵母乳至6個月,6個月之後才開始介入副食品。」


上面這段話相信很多有做過功課的人會看過,但這比較適合在衛生環境不好的開發中國家使用。


目的是延後寶寶接觸到不潔食物造成感染的時間🤮,6個月大以上對細菌的抵抗力比較強,這時才比較能存活...


但是最近有研究發現,純母乳哺育的寶寶在4個月之後,因為寶寶身體成長快速加上母乳鐵質含量在這階段不敷寶寶使用,導致寶寶血液製造追不上身體成長的速度,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影響各方面的發展



因此,台灣兒科醫學會的建議是,4個月大以後的寶寶只要準備好了

  1. 脖子夠硬,大人抱著坐在身上時不會搖頭晃腦
  2. 看到大人吃飯時,放下奶瓶口水直直流或伸手去搶

就可以準備添加副食品囉!



傑登小建議🐼

從含鐵質高的食物開始攝取來補充鐵質

例如: 米、燕麥、黑麥、馬鈴薯、肉類(牛、豬、雞、魚)、蛋、全麥麵包、胡蘿蔔、南瓜

而白米是好東西,不容易過敏又富含鐵質,所以可以最先開始嘗試

❌菠菜雖然鐵質高,但富含植酸會影響鐵的吸收,比較不適合當作鐵的主要來源喔!

⭕最好用湯匙餵食而非泡進奶裡用奶瓶餵,才可以訓練咀嚼和吞嚥喔!


如果寶寶一直沒有準備好的跡象,或爸爸媽媽真的想要延到六個月才吃副食品也是可以的,但如果是純母奶寶寶(配方奶通常已經有加強鐵質在裡面),就要額外幫寶寶補充鐵劑來預防缺鐵性貧血囉!



副食品要在什麼時間點給寶寶吃呢?奶量有需要調整嗎?

剛開始添加副食品請依照以下原則

1. 一天一餐開始,建議選擇白天時段

如果在進食中出現任何狀況,例如過敏等,白天要就醫或尋求協助才方便。

進食順利後可以變成兩餐,但一歲前還是以奶為主食,除非厭奶非常嚴重,不然一般建議以一天兩餐副食品為上限。


2. 先從好消化以及低敏性的食物開始

例如:白米、蔬菜或瘦豬肉等,都是很好用來開始的食物,第一次吃請先少量嘗試,試過幾次沒問題就可以依寶寶喜好增加,不用刻意限制一餐的量(理論上最多可以吃到和寶寶奶量一樣的體積),寶寶吃的開心最重要。


3. 請在寶寶餓了,原本準備要喝奶的時間點先餵副食品

選擇在兩餐奶的中間餵副食品的媽媽可能會發現,寶寶似乎常常對副食品興趣缺缺,這是很合理的,因為他還不餓呀...

在寶寶真的有飢餓感的時候給予副食品,能勾起他的興趣並大大提升餵食成功的機會,至於副食品要準備多少量是依寶寶需求決定。


4. 奶量不需要刻意調整

副食品的最終目標是要把那一餐的奶整個給取代掉,請先泡一樣的量,在寶寶副食品吃完後再將奶給他,看他願意喝多少,之後再滾動式調整即可,最終目標是吃飽副食品後,那餐的奶直接略過不用喝,通常在8個月大左右可以達成。



寶寶副食品添加新趨勢,從延後到早期引入的轉變 

近年來,寶寶副食品添加的原則一直在經歷變革。從最初的高過敏食物延後餵食,到現在的早期引入,美國兒科醫學會營養委員的研究持續影響著父母在育兒過程中的決策。


1. 原先的建議

在2000年前,一般的建議是延後寶寶接觸一些高過敏的食物,例如牛奶、雞蛋、花生和魚。根據先前的觀點,牛奶要等到滿1歲、雞蛋2歲、花生和魚則需要等到滿3歲才能添加到寶寶的飲食中。這種看法的出發點是希望藉此減少過敏疾病的發生率。


2. 變革的契機

然而,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進步,2012年的一項重要發現改變了這一切。研究指出,延後寶寶接觸副食品的時間,反而可能增加過敏疾病的風險。這項結果促使美國兒科醫學會營養委員提出新的建議,主張在寶寶較早的階段就引入各種副食品,以預防過敏疾病的發生。


3. 新的建議

基於最新的觀點,我們建議父母在寶寶滿1歲之前,以少量為原則,每2-3天添加新的食材除了蜂蜜需要等到寶寶滿1歲後才能食用外,其他以前常被認為的高過敏食物,如雞蛋、牛奶、花生和魚,也被建議在1歲前最好都能吃過,但記得初次吃請少量嘗試。

因為寶寶的腸胃道對各種食物產生耐受性或適應的時間,就是在4個月大到1歲之前,這種方式的目的是在最小程度地增加過敏風險的同時,培養寶寶對多樣食材的適應能力。



這項新的趨勢為父母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靈活性,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同時降低可能的過敏風險。請在添加新食材時保持謹慎,並隨時向醫生尋求建議,以確保寶寶在這個關鍵時期得到最好的照顧。



吃副食品時,一定要避開的5種錯誤 ── 讓寶寶第一口就吃對

副食品的建議一直在進步更新,有許多以前覺得對寶寶是好的措施,也都慢慢被發現原來一直都做錯了🫠。

​錯失了腸胃道適應的黃金期​

錯失了咀嚼吞嚥練習機會

錯失了不挑食的好時機

還讓寶寶一直便秘

下面這些地雷,我們一起來避開吧!

1. 太晚開始吃副食品

​寶寶滿4-6個月左右就該開始引入副食品,太晚開始會

  • 錯過寶寶發展咀嚼和吞咽技能的最佳時機
  • ​增加寶寶營養不均衡的機會

例如

鐵質不足 - 缺鐵性貧血,體力下降、發展遲緩、易生病。

鋅不足 - 胃口差、易生病、生長發育遲緩。

​台灣兒科醫學會的《兒童哺育建議》提到,含鐵和鋅的副食品可在四至六個月大時添加,四個月後尚未使用副食品前,建議每天補充口服鐵劑每天每公斤1毫克。


​2.  引入新食物過「慢」又「單調」

​「以前」建議每次只應該引入一種新食物,每種新食物連續吃3到5天,來確定寶寶是否有過敏反應或消化不良,而且建議要把蛋、海鮮等高敏食物延到1-2歲再吃。

但是

​腸道對食物的適應不是這樣運作的,同樣的食物連續好幾天的刺激,反而會增加過敏出現的機會,而且進展太慢,會讓寶寶「腸試」新食物的機會大減。​

正確做法

​1歲前是腸道能夠對食物減敏適應的最佳時機,副食品應把握「少量、多樣」的原則。

1歲前除了蜂蜜,最好把日常容易接觸到的健康食材都給試過,

初次接觸新的食物吃一小口的量就好,並觀察有沒有不良反應。

沒事的話,

​最好一兩天就換新的食材,如果是低敏性的食物(蔬菜、澱粉、水果類),一次同時嘗試2-3種也行。

​就像健身也不會每天狂操同一部位的肌肉,而是週一練胸、週二練背、週三練腿(別跳過)之類的,肌肉需要時間休息和重建。

​腸道也是,需要時間休息適應產生減敏反應,下次再接觸同一種食物時,就更不會引起排斥,且漸漸可承受更多的量。


​*高敏性食物多為蛋白質類食物,​例如雞蛋、肉類、海鮮,這類食物剛開始嘗試時,最好一次一種,吃一點點就好。

​*若每次餵食都有明顯過敏反應,建議先暫停副食品,並盡快至小兒過敏免疫科就診。

​3. 副食品太過清淡

​這邊指的是「油不夠」,不是鹽分。

​蔬菜水果富含各種纖維,在腸道中會膨脹增加糞便體積,若食物缺乏適量的油脂,會導致糞便乾燥引起便秘。​

這也是6-8個月副食品吃很好的寶寶,最常見的便秘原因。

正確做法

除非當餐有使用富含油脂的肉類,例如鮭魚、肥豬肉等,建議要額外添加少量的油脂,通常每餐1-2茶匙即可,看清楚喔,是1-2茶匙,不是1-2滴

.橄欖油

.亞麻籽油

.菜籽油

.鱷梨油

​都是不錯的選擇,且也提供寶寶所需的必需脂肪酸,有助於大腦發育和營養吸收。


副食品一餐加1-2茶匙的油,不會太多嗎?能滴1-2滴就好嗎?

有媽咪想到要把一匙油加進去,心裡就過不去,會有這樣的心魔很正常,讓我來開導你。


首先,脂肪對寶寶很非常重要

  • 大腦神經發育
  • 身體成長
  • 脂溶性營養的吸收

都需要脂肪的參與。


一歲以內嬰兒的脂肪建議量是每天最少30克,而1號配方奶的脂肪含量約每100ml有3克。


所以,一天要喝到1000ml左右才會達到每日最低脂肪需求,一餐喝到180ml的寶寶 = 一餐就喝到「5.4克」脂肪,請記得這個數字。


在厭奶和副食品階段奶量會下降,少掉的油脂要從哪裡來,當然是從副食品來囉!

食用油的比重大約0.92g/ml,而一茶匙大約有5ml,也就是約「5.4克」脂肪發現了沒?

這油量就和平常一餐的奶差不多呀!




而1滴油約只有0.05克,超級少,所以我在衛教副食品的時候絕對不會用 :

記得「滴」油,而是記得「加」油。

因此油脂請大大方方的加進去,別害怕,尤其是蔬菜水果吃的多時,要有足夠的油脂才不會便秘喔。



​4. 一路「泥」到大

副食品的質地應隨著寶寶的成長逐漸變化,一路泥到大,會讓寶寶的咀嚼肌無力,除了將來在銜接正常食物時會出現困難,也會讓小孩經常嘴開開增加蛀牙風險,甚至影響語言發展。

​我建議​

4個月大剛接觸副食品時,可先從泥狀食物開始練習,約7個月大可自行坐好時,就可以試著吃固體手指食物,沒牙齒也可以,可別小看牙齦的硬。


5. 強迫進食

​如果寶寶不願意吃某種食物,就別強迫他們吃下去或吃完,這可能會導致寶寶對該食物產生厭惡感,甚至引發進食問題。

​​別忘了,1歲前奶是主食,副食品在此時是輔助的腳色,吃副食品應該要是個開心快樂的時光,有趣的事才會期待且有熱忱去做,

​請尊重寶寶的意願和食慾,並嘗試在不同時間和方式給副食品,才能讓他更願意嘗試各種食物,也能減少將來偏挑食的機會喔。


​​

還沒長牙的寶寶可以吃固體副食品嗎?

當然可以!

​牙齦其實非常堅硬,可以輕易壓斷許多食物,有多硬? 問親餵的媽咪最知道🥹

4個月大剛接觸副食品時,​可先從泥狀食物開始練習,約6個月大可自行坐好時,就可以試著吃硬的手指食物,讓寶寶練習自己拿來吃囉!

給手指食物的3個好處

1. 可訓練手眼協調能力

看準目標、手到擒來、放進嘴裡一氣呵成!

2. 增加用餐樂趣、減少將來挑食機會

3. 訓練咀嚼能力,順便舒緩長牙不適


手指食物的4個注意事項 - 減少噎到的風險

1. 大小適中

要適合寶寶一手抓取,太大太小都會增加噎到的機會。

2. 避免球形食物

​球形若卡住咽喉氣管則不易咳出,所以像小番茄或葡萄這類的食物,請先切十字變成條狀再食用。


3. 避免過硬的食物

花生、堅果、煮太老的牛肉等食物,不只過硬還容易噎到。

4. 家長要全程陪同 - 這點最重要

​剛開始練習吃固體食物,偶爾小噎到一下是家常便飯,通常都能自行吐出來,家長還是要在旁待命,必要時使用寶寶哈姆立克法


適合初學者寶寶的手指食物

  • ​香蕉
  • ​胡蘿蔔
  • ​花椰菜
  • ​地瓜
  • ​南瓜​
  • 馬鈴薯

  • ​蘋果​
  • 木瓜​

  • 哈密瓜​

  • 軟嫩的雞腿肉​

  • 小飯糰​

  • 寶寶米餅

水果要先煮過才能給寶寶吃嗎?

​有些人建議水果要煮過再吃,但這樣會把維生素C破壞掉,所以我不推。

​建議買完整的水果(不要被切開的),新鮮的水果內部不太有機會帶菌,吃之前洗乾淨削皮後,盡快食用完畢即可。

但被切開的水果放越久,細菌越多,寶寶抵抗力較弱,就不建議給寶寶吃,所以如果有剩,等爸爸下班給他吃。




近期發表文章

以往氣喘治療是以類固醇這類抗發炎藥物做為主要治療,而MONTELUKAST是一種具有選擇性的白三烯素接受體拮抗劑,可專一的抑制 cysteinyl leukotriene CysLT1 接受體比起抗組織胺更能有效控制過敏氣喘的狀況。

肺炎黴漿菌也常常引起病人長達數周至數個月的咳嗽,且吃了很久的藥也很難痊癒,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肺炎黴漿菌(以下簡稱黴漿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