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熱疹、蕁麻疹還是異位性皮膚炎?8種常見寶寶紅疹,一次看懂不慌張!

2025-10-23

是熱疹、蕁麻疹還是異位性皮膚炎?8種常見寶寶紅疹,一次看懂不慌張!

新手爸媽最擔心的,就是看到寶寶皮膚上冒出的一顆顆紅疹時,不知道那到底是什麼、該怎麼辦?

別慌~其實常見的就這 8 種!只要了解原因與特徵,就能安心處理 ​


8種常見寶寶紅疹

1. 熱疹(又稱 汗疹、痱子)​

原因:環境悶熱或穿太多,出汗多造成汗腺短暫堵塞

特徵:和毛孔位置對應的細小紅疹或透明小水泡,可能會癢

好發部位:後頸、胸背、腋下、鼠蹊部等​

治療方式

以降溫、保持通風為主,輕微時不需用藥

嚴重時,可短期使用弱效類固醇藥膏

延伸閱讀 外用類固醇藥膏使用指南:分級、劑型、吸收率及注意事項全解析!


2. 脂漏性皮膚炎(俗稱 : 囟賽)

​.原因:皮脂分泌旺盛 + 皮屑芽孢菌刺激

特徵:約2-3個月大出現,油膩的黃色痂皮,有時微紅,可能會癢

好發部位:頭皮、臉部、耳後

​.治療方式

若無不適不需治療,一般1歲前自然消失

溫柔清潔,可用嬰兒油或凡士林軟化痂皮再洗淨

嚴重時可短期使用弱效類固醇藥膏 或專用乳液

延伸閱讀  外用類固醇 - 吉舒乳膏 Hydrocortisone Cream


​3. 新生兒痤瘡(寶寶青春痘)

原因:來自媽咪的荷爾蒙刺激

特徵:約滿月左右出現,臉上出現粉刺或紅丘疹,類似青春痘

好發部位:雙頰、額頭

​.治療方式

一般不需用藥,保持清潔、避免亂擠,通常數週內自癒

若持續惡化或化膿,請就醫評估

4. 異位性皮膚炎(濕疹)

原因:皮膚屏障功能不良+過敏體質

特徵:約2-3個月大出現,反覆乾燥、強烈搔癢、紅疹,​ ​ ​ 抓後更癢、易破皮

好發部位:嬰兒常見於 臉頰、四肢外側

​. 治療方式:「保濕優先、抗發炎藥物按需求使用」

​勤擦保濕乳、避免接觸香料、刺激性清潔劑、粗糙毛料等刺激物

保持涼爽減少汗水刺激

嚴重或急性發作可依醫囑使用抗發炎藥膏

*類固醇最常用,或醫立妥、普特皮等局部免疫調節劑

延伸閱讀  寶寶總是皮膚發疹一直抓?異位性皮膚炎預防和治療


5. 皮癬菌感染(黴菌感染)

​.原因:皮癬菌侵入角質層

特徵:圓形紅疹、邊緣紅且突起、中央較白且平坦,有時會脫屑

好發部位:腰背部、腹部、四肢,搔抓後可能由指甲傳染到其他部位

​.治療方式

以局部抗黴菌藥膏為主;若大範圍感染才需口服藥

⚠️切勿單獨使用類固醇,會遮掩症狀、更導致病情惡化

延伸閱讀 濕疹擦藥都不會好?小心可能是皮膚黴菌感染


6. 念珠菌感染

​.原因:潮濕環境促成念珠菌過度生長

特徵:紅疹常伴有「衛星丘疹」或小丘疹

​ ​ ​ *向周圍散出去的小紅點

好發部位:尿布區、腋下、頸部皺摺處、口腔(鵝口瘡)

​.治療方式

保持乾爽、局部使用抗念珠菌藥(如 nystatin 或 azole 類)

⚠️切勿當濕疹擦類固醇藥膏,以免惡化

​延伸閱讀 寶寶嘴裡白白的是什麼?小心新生兒鵝口瘡


7. 口水疹(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

原因:長期被口水、奶水反覆刺激造成皮膚屏障受損

特徵:嘴巴周圍反覆泛紅、粗糙或脫屑

好發部位:嘴巴周圍、下巴、脖部前方

​.治療方式

擦乾口水後塗凡士林或隔離霜以減少接觸

避免過度清洗,嚴重時可短期使用抗發炎藥膏 (低劑量類固醇為主)

若長期未處理,有機會合併感染,如皮癬菌

8. 蕁麻疹(俗稱 風疹 或 ​ ㄎ一起某)

​.原因:常見於過敏反應、病毒感染、溫度變化或壓力刺激

特徵:紅色膨起的疹子,有點像蚊子叮,​ ​ 邊界不明、會癢、可快速消退又復發

好發部位:全身皆可,常在軀幹、四肢、臉部

​.治療方式

大多數為暫時性,可使用口服抗組織胺緩解

若反覆出現、伴有呼吸困難或嘴唇腫脹,應立即就醫

延伸閱讀 癢起來真要命,探索蕁麻疹:症狀、治療和預防 


=======

​💡小提醒:​

1. 很多皮疹長得相似但成因不同,若自行亂擦藥(尤其長期在臉部或會陰部用較強的類固醇)可能讓皮膚狀況更糟

2. 臉部、皺摺處及嬰兒皮膚應避免長期或高劑量類固醇,​ 若要使用,應以低劑量、短期、並依醫師指示為原則

3. 若疹子伴發燒、快速擴散、滲出膿液、活動力下降或喝奶變差,​ ​ ​ 請儘速就醫,有疑慮時,讓醫師幫忙判斷最安心

希望你都遇不到,真的遇到時也不再慌張唷

就降 🫶 😉


近期發表文章